找到相关内容207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大乘瑜伽止观的修习

    修奢摩他,毗鉢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鉢舍那。(1)《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也说:“当知此中,由随顺教,有众多故,毗鉢舍那亦有众多。毗鉢舍那有众多故,令奢摩他亦有众多。又复即此毗鉢舍那,由所知境无边际故,当知其量,亦无边际。”(2)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乘瑜伽止观必须依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佛陀的法假安立来修习,...

    释高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147978.html
  • 天如惟则与元代禅宗的净土法门

    阿弥陀佛,以敬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念佛因缘得人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人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  惟则所修之十念回向法门显然得于天台宗。北宋天台名...

    吴忠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64864772.html
  • 《大智度论》的十善道之概观

    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大正8、250上)。  由这经文可知,菩萨持守十善是必须与萨婆若心(菩提)、大悲心、无所得(般若性空慧)等三心相应,才可名为...、345中)所以菩萨发心持戒的精神如《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云:“何谓菩萨能奉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大正15、37中)十善之所以可成为菩萨戒,必须与三心:菩提、大悲心、性空慧相应,才能名为...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从《六门教授习定论》看习定的入门方便

    实际静观,他们完全是桎梏形骸,蹉跎岁月,对成道无补,解脱无益,纯粹成了“邪加行者”。  《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卷第三中释迦牟尼佛告诉慈氏菩萨,学人欲修止观(止即定,观即慧)者,应当依住于大菩提及菩萨藏法闻缘熏修,发起加行,而后才能获得定慧。也就是说在修定之先,必须要发起坚固不坏的大菩提,使修行人的身心安住在大菩提中;同时还要对佛陀所说的一代圣教,尤其是“菩萨藏法”,认真“善听善受,言善通利,...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748291.html
  • 中观思想的实践(下)

    空,是为邪空’。若没有福智资粮的积集,即梦想悟入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资粮不足,悲心不足,常会落于小乘的但空偏真。这还算是好的,堕于无想外道、空见外道的也有呢!”17     从凡夫发菩提,动大悲心,...菩提为依,大悲心为本,真空慧为方便,广行无边大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资粮,才能圆修止观加行而顿入空性”。26  释尊一生的游化,就是实践中道的最佳典范。从出家修菩萨行,觉证中道而成佛;从证出教,仍然是...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668205.html
  • 念佛法乐知多少-妙莲老和尚开示

    ,为何要念佛?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做什么?为广度众生。为什么要令众生离苦得乐。得什么乐?佛法清静无为之乐,涅磐寂静之乐。因此,我们要发大菩提心来念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才是念佛的正确目标。舍此而别求是外道邪众,飞真佛子也。   五、今心念佛乐无穷   有想转凡成圣、满菩提,还得大家老实念佛。如何念法?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谓:实相、观想、观象、持名。“实相”无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无...

    妙莲老和尚

    |念佛|妙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9510226138.html
  • 地藏菩萨的深弘誓愿

    的有无和是否坚固,有志愿而又坚固的,必能达到所要达的目的。   ,古德解说为:“希须乐欲之意,志求满足之称。”论其自体,在大乘说,就是菩提心,亦即法华经所说的一切智愿。所以有时就直接的说为菩提,是指内心热烈的欲求而言。学佛的菩萨,是以大觉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以度生为所担负的最大任务。但这都不是茍且所能从事的,必须具有真诚的愿欲,才能切实的努力去行。如诸菩萨在菩提道上...

    演培法师

    菩提心|地藏|大|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5/05103728697.html
  • 如何正确发心—认识菩提心(3)

    ,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菩提心的成就而展开。只有通过发菩提、持菩萨戒、行菩萨道,才能使菩提心开花并最终结果。所以说,菩提心既是修行中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最终所要成就的结果。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我们的修行就...才能明确知道发心应该从哪里开始。正确的发心主要有两种,即出离心、菩提心。   1、出离心   什么是出离心?很多人发心出家时,迫切地想从家里走出来,迫切到一天都等不及了,那一刻的心态就是出离心。...

    济群法师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8442333574.html
  •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社会堕落,道德沦亡,四境战争,弱肉强食,人格破产,野心如焚,较之禽兽差别几希!故必就人乘以正人道,建大乘佛教之基础。盖其他宗教,虽亦以人伦道德行化,但非由大悲心、菩提之所流出;故欲造究竟者,舍佛法...:“今佛转最妙无上大法轮”,方畅佛之本怀,使一切众生各各授记作佛,于因地中各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方是佛之出世唯一大因缘也。虽然,佛何以不惮烦,不享清净无为之乐而欲度众生成佛,此旨又安在耶?盖以如来佛...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0139576.html
  • 读印顺导师《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是依根性而有巧拙的差异。大乘佛法的修行则是依三心(菩提、大悲心、空性见)修六度,又依六度圆满三心。这就是印公所要宏传的中期佛教之行解。   后期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佛性、如来藏。那么,怎样才是&...《自利与利他》一文说:“要长在生死中修菩萨行,自然要在生死中学习。要有一套在生死而能普利众生的本领。……菩萨这套长在生死而能广利众生的本领,除坚定信(菩提心)...

    菩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3039611.html